“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三国最高领导人共同确定的重大战略项目,是对接中国“一带一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和俄罗斯“跨欧亚大通道”三大战略倡议和推动三国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中蒙俄经济走廊”将铺设一条贯通三国、横跨亚欧大陆的合作新通道,为三方充分利用各自比较优势,打造跨区域经济合作典范搭建重要平台。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既为三国自身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将为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中蒙俄三国关系稳步发展,中俄、中蒙、俄蒙之间的政治互信持续增强,经济合作高度契合,伙伴关系内涵不断丰富,三方都有共同促进地区繁荣、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愿望和基础。2014年,中蒙俄领导人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就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达成共识。2015年7月,三国元首在上合组织乌法峰会期间举行了第二次会晤,批准了《中蒙俄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2016年6月,三国元首在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期间第三次会晤,正式签署《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
目前,以双边合作项目为基础,“中蒙俄经济走廊”务实合作已经实现早期收获。在总体战略层面,2015年5月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决定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同时中蒙进行了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全面提升和整合双边经贸务实合作,商定积极落实中蒙经贸合作中期纲要。在经贸领域,三国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中俄2000亿美元、中蒙100亿美元。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中国为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项目融资60亿美元;蒙古国决定修建西部贯通中俄的南北纵向公路,以及首条连通中蒙俄的高速公路,并同意在连接塔温陶勒盖煤矿与中国的铁路上使用标轨;2014年9月俄蒙就改造乌兰巴托铁路等达成协议。在能源领域,2014年5月中俄签署为期30年合同总额约4000亿美元的东线供气合同,俄罗斯计划自2018年起通过东线管道每年向中国输气380亿立方米。在旅游领域,目前正在推动发展“贝加尔湖(俄)—库苏古尔湖(蒙)”跨境旅游线路,共同打造“万里茶道”国际旅游线路。在科技领域,中俄两国按照“一园两地、两地并重”原则积极打造中俄丝路创新园。其中,中方园区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2016年2月正式开建;俄方园区位于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地区,有望今年下半年开建。
今年6月签署的《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明确了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项目、资金来源和实施机制,还列出了32个重点合作项目。该《纲要》的签署,充分体现了三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也标志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已经正式步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综合性项目,涉及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电力、能源、矿产、经贸、旅游、环保、人文等诸多领域,涵盖双边及三边多层面合作。目前,三国高层对此已达成基本共识,签署了系列合作文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推进落实走廊建设中的具体合作项目,并推进相关的机制化建设。
第一,对接三国发展战略,奠定稳固的共同发展基础。中蒙俄三国的经济互补性较高,中国制造业基础强,资本积累充裕,基础设施良好,而俄罗斯、蒙古国的市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俄罗斯通过“远东开发计划”,不断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联系;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符合其国情,被蒙古国各界视为实现国家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构建跨欧亚大陆经济区,要着重发挥中蒙俄三国各自优势,在合作项目上充分征得彼此同意,将符合当地利益作为经济走廊具体项目获得支持的必要条件。只有明确互利共赢的目标,方能消除三国在共同合作中的疑虑、达成更多共识。三方可以依据《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发掘各自的优势和需求,做好宏观规划和技术层面的对接工作,增强发展的同向性和互补性,把三方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发展成果。
第二,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三国经济与地区繁荣。俄罗斯重视发展远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蒙古国家发展规划一向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要目标,中国与周边国家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水平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32个重点规划项目中,13个项目是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充分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是三国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重点合作领域。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上,当前公路运输与陆海联运为主要运输方式,客流量与货运量一直保持增长,而铁路运输相对进展缓慢。近几年来,虽然中蒙俄各国都对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实施投资改建扩建,不断完善衔接机制,但由于中蒙俄三国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均为“滞后型模式”,即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直接生产部门,对三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实现互联互通均构成障碍。“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内容中,需要加强国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与未来三国社会经济发展、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区域经济多赢协同发展息息相关。
第三,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至今仍处于较低水平,能够体现区域内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一体化广度和深度的多边合作尚未开展起来。“中蒙俄经济走廊”连接东北三省,向东可以抵达海参崴出海口,向西到俄罗斯赤塔进入亚欧大陆桥,具有运输成本低、时间短,途经国家少,海关通关成本低等优势,是一条潜力巨大的经济走廊和十分重要而便捷的运输通道。因此,可以逐步打通中蒙俄国际大通道,建成联通东北亚各国的共同合作平台,向韩国、日本、东南亚延伸。在中蒙俄既有铁路通道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关注被列为《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的“两山”铁路,以及吉林珲春—扎鲁比诺高铁、高速公路项目和吉林省与俄苏玛集团合作建设的扎鲁比诺海港项目,开拓蒙古国、俄罗斯及中国东北地区连接日本海的陆海新通道,由此货物最终可达俄罗斯的扎努比诺港口或朝鲜的罗津港,从而真正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
第四,加强中蒙俄合作的机制建设。虽然中蒙俄三国间已建立了三国首脑定期会晤机制,副外长级磋商机制,海关与交通运输部门等机构的定期合作机制,但现有合作机制仍然不够,应该进一步加强中蒙俄合作的机制建设,使三国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到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中。具体而言:一是提升三国政府间合作机制规格。将三国政府间合作机制提升至副总理级别,建立三国政府合作委员会,以更加有效地协调各国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二是创建“中蒙俄经济走廊论坛”。将“中蒙俄经济走廊论坛”打造为比较完善的三国合作与对话机制,邀请三国政府、企业、学者及各领域工作者“共商共议”,确保三国在战略、政策的具体衔接和实际操作层面保持密切沟通与协商。三是打造人文合作平台。三国可以双边活动为基础拓展建立三方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丰富的文化、艺术、体育等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三国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中蒙俄三国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例如在文化领域,每年定期在三国举办文化周等大型交流活动,共同推进“茶叶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申遗,支持三国艺术院团、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在教育领域,继续扩大互换留学生规模,支持教育机构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在影视领域,互办电影节,鼓励赴对方国家参加国际电影节,支持合作拍摄影片;在卫生领域,继续在传染病防治、灾害卫生应急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并积极支持三国传统医学领域合作。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季志业 来源:《北方经济》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