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讨论和高层推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高度共识。目前,“一带一路”得到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24个,丝路基金设立几将完成,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热情高涨,推进实施的条件基本成熟。
善为事者,必善为人;善为人者,必善制心。“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需要处理好建设过程中纷繁芜杂的各种关系,最终实现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远大理想。在此过程中,中国除了要积极提供区域公共产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务实推进沿线经济互利共赢发展,还应注意做事方式,多做换位思考。互联互通,先要做到“心通”。
互联互通是设施硬件、制度软件和情感紧固件三位一体的综合工程,需要搭配合理、相互协调,谨防“孤立独行”。过去,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相互之间缺乏协同配合,甚至偶发恶性竞争。“一带一路”是合作之路、和谐之路、互惠之路,应该成为中国跨国公司走向良性发展的福地。去年,中国力推高铁与核电等重大装备走出去,总计签下价值总额不少于1400亿美元的大单。未来,相关企业应围绕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中寻找适合自己扮演的角色,发挥所长,进而形成以优势产品为龙头、关联服务相配套、人员交流为保障的“立体化走出去”。
其次,实现“心通”要和风细雨,不要狂风暴雨。中国人做事性子急、讲效率,不怕吃苦受累。在国内建设中,正是这种品质创造了深圳速度、浦东奇迹,为世界所惊叹。但“一带一路”合作涉及多方,政府体制、办事效率、社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若以在国内猛打猛拼的方式去做国际合作,效果未必好。若节奏过快,合作伙伴觉得是被拖着走,于和谐不利。中国具有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和更大国际责任的实力,但也应遵循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注意与合作伙伴步调一致,不要仓促行事,一心求快。比如,在机制设计和具体操作上应尽量淡化单边色彩、重视调动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置统一的原则和条件,等等。
互联互通,也要把握好尺度,否则过犹不及。首先,在合作伙伴选择上不要过于集中,选择条件好的国家和地区优先推进。当然,“一带一路”是开放性、包容性的合作框架,也要照顾全局;其次,在竞争关系处理上要有节有度,在过去一些国际工程招投标中,国内一些公司出价不到对手一半的情况时有发生,虽是基于劳动力和设备低成本优势,但往往让对手质疑我方是不正当竞争,甚至会被贴上“低端”“劣质”的标签,不利于品牌形象打造。
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还在蒸蒸日上,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要多考虑别国感受。这既是中国一贯奉行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的国之大同理念,也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历史古训。惟其如此,才能既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又能感受到大国的文明底蕴。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罗雨泽 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01月26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