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中欧班列成“一带一路”金名片 累计开行已突破9000列

发表时间:2018-07-10 阅读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本页

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主要区域。

中欧班列什么样?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在7月9日的国新办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5位与中欧班列密切相关的铁路一线员工,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中欧班列是金名片、新纽带、惠民车

在中国铁路集装箱公司成都分公司重庆营业部工程师张伟眼中,中欧班列创造财富,带来实惠,是“一带一路”的金名片。“如果说高铁是国家的名片,它改变了人们的旅行生活,那么同样作为‘一带一路’名片的中欧班列,改变的是物流的方式。”张伟说。

从2011年重庆地区试验开行中欧班列,到目前覆盖俄罗斯、波兰、德国的常态化开行,张伟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铁路集装箱运输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深切感受到中欧班列的开行为企业货主带来的便利。“现在重庆地区的国际集装箱发送量占了总发送量的80%,重庆地区的中欧班列2011年单项开行17列到2017年双向开行629列,今年我们预计双向开行能达到1500列。可以说,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扩大开放的成果。”

在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阿拉山口站货运车间副主任郭三眼中,中欧班列则是联通各国的新纽带。

“中欧班列架起了中国与欧洲、世界联系的桥梁,古有丝绸之路,今有新亚欧大陆桥,在这条‘新丝路’上,中欧班列往复驰骋,道路畅通了,中国和世界各国联系更紧密了。”郭三说,得益于中欧班列,阿拉山口从戈壁风口变成了黄金通道,现在口岸通关时间由12小时压缩至6小时以内,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5天缩短至13—14天,中欧班列开行越来越顺畅。

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江岸车辆段检车员李超杰眼中,中欧班列则是惠民车。

“中欧班列带给我们最大的变化体现在餐桌上。自从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优质食品被运回国内,像法国的奶酪、德国的啤酒、白俄罗斯的牛奶、俄罗斯的食用油等,都可以在超市买到,而且物美价廉,一箱6瓶装的正宗法国红酒,仅需不到200元。”李超杰说,也有很多中国食品被运到国外,“就在前不久,湖北10万只小龙虾通过中欧班列运送到俄罗斯,让各国的球迷在观看世界杯的同时,享受啤酒加小龙虾的美味。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得到的变化。”

既具备客运列车的平稳,又具备货运列车的重载技术

中欧班列的运输距离长达上万公里,这么长的旅途,如何才能保证运输安全与效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司机至关重要。“中欧班列就是一场接力赛跑,需要沿线各个国家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这个长跑,我的任务就是跑好中欧班列第一棒。”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机务段火车司机江彤,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已安全值乘300多趟。

江彤说,中欧班列和普通货物列车最大的区别是速度不同。普通货物列车最高时速为80公里,中欧班列最高时速为120公里,相当于普通客车的时速,但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更长载重更大。

“我们既要具备客运列车操纵的平稳,还要具备货运列车操纵的重载技术,这样才能做到起速快、操纵稳、停车准,实现零事故、零故障、零晚点的目标。”江彤说,从当年一周最多开行1列到现在一周开行近10列,如今,中欧班列开行量增多了,中欧班列班组人员配置也从最初的20名增加到了现在的50多名。

条件不断改善,调车、换装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中欧班列上的货物并非运往同一个目的地,将一列装有不同去向货物的列车进行分解,然后根据目的地再重组成一列新的车列,就要依靠编组调车作业。

“调车作业作为中欧班列的头道工序,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保每趟中欧班列在解体编组后,在规定的时间里安全送到指定位置,从而为中欧班列安全、正点到达目的地开好头、起好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车务段义乌西站调车长胡俊说,中欧班列刚开行时,曾因站场能力不足,股道少,导致调车作业效率低下。现在对线路、站场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调车作业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足了中欧班列安全、快捷、高效的运输需求。

轨道标准不同、车辆标准不同,口岸车辆换装效率也影响着中欧班列的效率。郭三介绍,随着作业条件的改善,中欧班列换装作业量也大幅提升,较中欧班列开行之初,阿拉山口站的工作量翻了六七倍,但作业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原来换装一列中欧班列要两个小时,现在只需一半时间就能完成换装工作。看到一列列满载欧亚各国货物的中欧班列经过我和同事的编组换装,驶往国内各地,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实惠,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科研人员 | 学术成果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通知公告 | 团队建设 | 网站地图 |

地址: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 电话:0471-4992524

版权所有:中蒙俄经济研究院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