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郝时远:包容发展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发表时间:2017-02-07 阅读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本页

2016年6月23日,中蒙俄三国元首在塔什干见证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的签订。9月13日,这份《纲要》正式发布。这是中蒙俄三国发展战略实现对接的宣言书,它包容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以及“草原之路”的发展愿景,凝聚了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享的共识,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付诸实施的行动指南。

一、包容发展传达了“共同”的先进理念

今年9月5号,举世瞩目的杭州G20峰会落下了帷幕。在这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围绕会议主题的关键词——“创新、活力、联动、包容”,阐释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理念。其中,包容(Inclusive)一词频繁出现,包容性发展、包容式增长、包容型世界经济,都指向了全球化时代共享发展成就的新理念——“包容发展观”。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正处于深度调整的曲折复苏阶段,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动力都不同程度面对着失衡、调整、转换、重组和创新的需求。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丛生,导致规则碎片化。全球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同时,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加剧着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态势,没有哪个地区是世外桃源,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稳坐钓鱼船。共同应对挑战,坚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享的原则,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则,而这正是包容发展的题中之义。

没有平等,就不可能和睦相处;没有合作,就不可能和衷共济;没有互利,就不可能优势互补;没有共赢,就不可能和合共生;没有共享,就不可能天下太平。无论在国家之间,还是一国之内的地区、民族之间,这个道理概莫能外。因此,包容发展的理念,集中体现了“共同”的意义,平等是基础、合作是路径、互利是规则、共赢是目标、共享是结果。

二、《纲要》集中体现了包容发展的理念

G20杭州峰会刚刚结束,中蒙俄三国向世界发出了的共同声音——《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是一个水到渠成、不同凡响的宣示。事实上,这份《纲要》昭示于世,为G20杭州峰会达成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愿景,增添了付诸行动的先声。

《纲要》所涵盖的中蒙俄三国,是欧亚大陆最具潜力的经济发展区域。它所构建的“经济走廊”效应并不局限于三国,而将辐射和联通东北亚、欧洲地区,是亚欧大陆的北部大通道。因此,三国“经济走廊”付诸实施,对全球经济的转型复苏、包容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一条“经济走廊”的建设,是实现“四通八达”前景的必由之路,也是区域性包容发展向全球化包容发展的台阶。

在中蒙俄三国包容发展的共识中,首先是发挥三方的潜力和优势,在各自发展战略对接基础上,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其次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稳步发展、经济政策协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奠定包容发展的坚实基础;第三是通过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促进共同繁荣,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联合竞争力。

为此,《纲要》从互联互通、口岸、产能与投资、经贸、人文交流、生态环保、边地合作7个领域,展开了关涉三国相互需求强烈、互补显著的12个方向的32个合作项目。体现了在国情、战略、资源、文化等不同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包容发展观。可以说,这是一份平等互利、需求互补、务实合作、前景光明的行动指南,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他方向沿线国家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示范作用。

三、《纲要》吹响了务实合作的行动号角

中国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纲要》所规划的建设宗旨、合作领域、具体内容,不仅是文本的宣示,更是行动的指南。习近平主席在G20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无疑,这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需要秉持的基本态度。

在中蒙俄三国之间,中蒙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中俄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国,蒙俄两国正实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中期方案,这都表明中蒙俄三国在国家关系的各个领域,在合作、协作方面形成了很强的包容性。这是三国建立在政治互信基础上达成《纲要》的国家关系保障。多年来,中蒙俄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往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走廊”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三国领导人也提出了经贸发展的现实目标:中俄确定了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中蒙确定了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

事实上,《纲要》的形成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中蒙俄三国长期推动经贸等诸多领域发展的结果。支撑“经济走廊”建设所达成的合作协议、项目都在渐次展开之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先期的成果。但是,《纲要》的颁布的确要求已经和正在实施的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图加快发展,准备和将要启动的项目能够顺利、有效地付诸实施。

目前,中蒙俄三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国际环境、国内因素的一些不利条件,也不能排除尚未预期到的困难。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外的制约因素、发展进程中的困难和曲折,不可避免。但是,《纲要》凝聚了三国的共同意愿,坚定了趋利避害、克服困难的信心,提供了共同行动的力量。这对中蒙俄三国来说,都是一次难得且效应持久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层面,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政府间签订的众多协议,都要通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行动去落实。在这方面,三国智库合作联盟不仅大有可为,而且责无旁贷,必须为《纲要》付诸全面实施的行动提供智力支持。

四、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开展三国智库卓有成效的合作

2015年,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的成立,表明了三国在推进国家关系特别是在“经济走廊”建设方面的高度共识和思想包容。建设“经济走廊”不仅需要财力、物力、规制和付诸实施的具体行动,而且需要三国智库卓有成效的合作。

当今时代,智库的资政、战略预测、对策研究和公众传播作用日益彰显,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之间智库合作联盟的建立,则表明了相关国家发展战略的智力资源,在共同的目标中相互融通。如果说“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接了三国的发展战略,那么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的成立则包容了三国的智力资源,也就是智力对接,这是“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保障。

各国的智库,以研究本国、他国乃至世界为己任,目的是为本国的发展战略服务。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的建立,是依托于三国“经济走廊”建设的相互融通式研究,目的是为构建中蒙俄“命运共同体”展开的合作研究,这是一种国际合作、共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其重要特点是使三国的智库组织、智库专家实现知己知彼基础上的共同谋划,而不是只知己而不知彼、或知己知彼而不知“命运共同体”。因此,智库合作联盟应共同对三国负责,共同为三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发展而出谋划策。

如前所述,2014年中蒙俄三国领导人相继确定了2015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2020年中蒙两国实现双边贸易100亿美元的目标。但是,2015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额仅为635.52亿美元,同比下降28.1%;中蒙两国双边贸易额51.51亿美元,同比减少26.7%。可以说,距离实现三国预期的目标相去甚远。固然,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煤炭、原油等大宗产品价格波动,俄罗斯受到西方国家制裁,蒙古“矿业兴国”的发展政策受挫,中国推动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改革过程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因素,导致三国之间经贸关系低落的态势。但是,其中也包括相关国家政策调整、变化的因素。

2009年,蒙古国经济复苏并开始快速增长,在2011年达到了举世瞩目的17%的增长高峰。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蒙古国是21世纪上半叶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2012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蒙古时,也盛赞蒙古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扩大了民主制度。2014年8月18日,中国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蒙古国,快速发展的“草原之国”》,介绍了蒙古国快速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成就和惊人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含蓄地指出:“蒙古国在推进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吸引外资,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当时,蒙古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明显。

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2016年蒙古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2.9%、7.7%、8.8%;世界银行的预测则为12.5%、9.9%、7.6%。2015年初,世界银行预计当年蒙古国经济增幅将放缓至6.0%,2016年增长6.1%,2017年增长6.3%。但是,没有人料到,2015年蒙古国的经济增速急剧下降为2.3%。显然,国际金融组织、智库机构都对蒙古国经济增速的回落估计不足。

2016年6月,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蒙古时,再度对蒙古国做出了“民主绿洲”的高度评价。而时隔不久,8月中旬蒙古财政部宣布该国“正处于一个深度的经济危机状态”的判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蒙古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只有约0.4%。这些政治判断和经济预测,如何在相互发生作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蒙古国经济大起大落的态势?这已成为8月份以来国际社会关注蒙古国经济危机的热门话题。

在这方面,国际市场大宗产品需求和价格环境的变化,是分析家和预测者的基本共识。当然,在西方国家的诸多分析中,地缘政治观念也不会缺位。但是,对蒙古国内政策尤其是围绕着“TT”和“OT”矿产资源开发的外资问题的讨论,最为普遍。其中,从2011年外资流入46.2亿美元,到今年上半年0.35亿美元的比较,以及债务水平高达264%的问题,也都成为对蒙古国经济现状的分析例证。

毫无疑问,蒙古国的智库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走势,都有深入的研究。中国、俄罗斯的智库也是如此。但是,仅仅立足于本国的研究,已难以全面认识问题的症结及其成因。智库合作联盟的优势,在于使三国智库的力量在合作联盟的平台上聚焦于“经济走廊”建设,进而放大到构建三国“命运共同体”的层面,共同参与以“经济走廊”为引领的智库研究,在智库的合作交流中能够相互提出对策建议,实现智库合作联盟内部的智力包容,产生有利于《纲要》实施、有利于三国政界、企业界、学术界、民间社会理解的共同智库成果。为此建议:

(一)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除在互派专家开展研究的基础上,应在关涉“经济走廊”建设方面互通有无,共享有关的资料、数据和国内政策分析报告。避免相互误判、相互归咎,进而造成不利于合作的困扰。

(二)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应就三国实施《纲要》中最紧迫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形成具有共识性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为三国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智库合作联盟的研究成果,应在共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形成三国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的智慧合力。

(三)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应就“经济走廊”建设的“包容发展观”,以多种形式开展解读和宣传,使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使《纲要》所体现的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原则滋润社会、深入民间,为民心相通创造相互理解、休戚以共的社会观念环境,发挥智库上及政府、下达民间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颁布之后,中蒙俄三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蒙古国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巩固和推进双边关系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其中推动《纲要》的落地成行,不仅是深化中蒙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大议题,而且也体现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在打造亚欧合作升级版中享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也为李克强总理在亚欧会议上提出的三点建议——“创新亚欧合作理念、增添亚欧合作动力、夯实亚欧合作人文基础”——提供了中蒙俄的实际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依托,肩负着创新合作理念、增强合作动力、夯实人文基础的历史责任。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蒙古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郝时远   来源:《北方经济》2016年第10期)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科研人员 | 学术成果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通知公告 | 团队建设 | 网站地图 |

地址: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 电话:0471-4992524

版权所有:中蒙俄经济研究院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