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的内蒙古研讨会综述

发表时间:2015-12-10 阅读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本页

编者按:内蒙古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联通蒙古、俄罗斯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从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对外开放等角度看,内蒙古一直肩负着我国向北开放的桥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备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愿景与行动的多项功能。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变思路、调结构、优环境,全力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内蒙古增强实力、拓展影响力、提高辐射力的题中之意和必然选择。为找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就内蒙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条件、机遇和挑战、发展定位、推进路径等方面展开研讨。现归纳整理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参阅。

研讨会围绕内蒙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展开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与会专家认为,内蒙古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蒙古应当找准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契合点,在巩固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经济发展外部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核心节点。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的基础条件

内蒙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特别是内蒙古和蒙古、俄罗斯之间经贸往来、地区合作、文化交流十分密切,经济相互依存度、关联度较高。2014年,内蒙古对蒙古贸易额占到全区进出口贸易的28.2%,对俄罗斯进出口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1%,分别为内蒙古第一、第二大贸易国。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臣华认为,内蒙古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特别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两国有4221公里的边境线接壤,现有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16个,其中陆路口岸13个,航空口岸3个。满洲里口岸目前是我国环渤海地区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我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和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国际通道。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甘其毛都、珠嗯嘎达布其、满都拉和黑山头等口岸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能源资源重要通道和与俄蒙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次是传统和文化优势。中俄、中蒙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内蒙古不仅有联接内地与蒙古、俄罗斯的古丝路、古茶路、古盐路的历史古道,也有与两国之间在经贸往来、地区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密切认同。第三是经济结构互补。经济互补性及契合度是深化合作的基础,中俄、中蒙存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经济相互依存度及相互关联度较高,双边经济融合度较高也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目前,中俄陆路货物运输量的65%,中蒙陆路货物运输量的95%都经过内蒙古口岸。

内蒙古口岸办公室口岸二处处长王同文从口岸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方面认同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具有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现实基础。他认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全区口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别是现代化通关手段的运用,口岸通过能力明显提高,在全国边境陆路口岸中处于领先地位。对蒙边境口岸9个,对俄边境口岸4个,分别承担着中蒙间货运总量的95%和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其中,二连浩特和满洲里分别是我国对蒙和对俄最大口岸。口岸所在地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各类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三国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除了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也日益深入。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主任魏智勇教授表示,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该校从建校开始就保持着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在高等教育及科研方面的紧密合作。近年来,已经与蒙古、俄罗斯等国10余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目前,已经招收了来自蒙古、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的在校留学生350余人,每年招收蒙古和俄罗斯的博士、硕士层面的留学生50余名。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着眼于打造一个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民心相通的新活力经济带,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共同利益。“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必将给内蒙古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杨臣华主任认为,内蒙古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为全面更好地发挥联接俄蒙优势提供了机遇;二是为全面构建经贸合作区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提供了机遇;三是为加快建设连接欧亚经贸大通道提供了机遇;四是为产业和服务贸易提速升级提供了机遇;五是为构建多层次的政府间关联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提供了机遇;六是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良好的机遇;七是为智库联盟合作与拓展公共外交提供了机遇。

蒙古和俄罗斯对“一带一路”战略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积极响应,这不仅有利于增进我国与蒙、俄之间的互信、互动和互利,而且有利于彼此开发战略更好地对接。对此,内蒙古大学周边国家研究所所长图门其其格教授表示,蒙古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基于身处欧亚之间的地理优势,结合自身国情提出了“草原之路”计划,目的是通过运输贸易振兴蒙古国经济。“草原之路”计划由5个项目组成,总投资需求约为500亿美元,具体包括:连接中俄的997公里高速公路,1100公里电气线路,扩展跨蒙古铁路,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蒙古政府相信此计划的实施将为本国带来更多投资并带动产业升级,蒙古的能源和矿产行业也会因此提升到新的水平。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面临的挑战

我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敏感,大国利益交汇。部分国家在心存搭乘我国经济快车愿望的同时,基于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考虑,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心存疑虑。因此,内蒙古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不仅有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

内蒙古师范大学佛学文化研究院巴?孟和教授从文化和民间舆论方面指出了内蒙古在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方面可能遇到的障碍,他认为,中蒙俄三国在文化上还不认同,特别是在网络上和民间存在不利中蒙关系的言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蒙古的部分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的解读。

图门其其格教授从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提出了蒙古的矛盾心态,虽然蒙古很愿意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希望通过这一战略带动其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疑虑,担心“一带一路”建设会对蒙古的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四、“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的战略定位

“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内蒙古要在主动融入中选准定位,发挥作用。结合内蒙古的区位优势,把内蒙古建设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交通枢纽和高端服务区应是内蒙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杨臣华主任认为,从经济发展、生态安全和向北开放等角度看,内蒙古在“一带一路”中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十分重要,内蒙古一直肩负着我国向北开放的桥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备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愿景与行动的多项功能。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明确定位,要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在积极推动国家新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和“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落地的同时,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将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内蒙古在国家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文风详细地描述了内蒙古在“一带一路”中的具体定位,他认为,内蒙古应着力打造融开放之门、欧亚之路、集散之枢、先行之域于一体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区。开放之门依托的重点是沿边经济带上16个常年开放口岸和2个国家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欧亚之路就是建设成融铁路、公路、航线、光缆、能源通道于一体,连接我国腹地,对接俄、俄蒙,沟通欧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国际大通道;集散之枢就是建设呼包鄂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包括建设产品集散输出基地、进口货物转化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中蒙俄经济文化会展中心等),打造连接俄蒙与内地的集加工、贸易、流通、中继和进出口服务为一体的经济要枢,而不是途经内蒙古的过境通道;先行之域就是依托国家对内蒙古的特殊政策,在向北开放和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大胆改革、先行先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五、“一带一路”建设中内蒙古的推进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合作是重要篇章。内蒙古要找准与相邻国家合作的契合点,加强规划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联通、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杨臣华主任从基础设施联通和跨境自贸区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中蒙俄经贸合作的路径选择,他认为,中蒙、中俄间存在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畅问题比较突出,口岸通关功能和法律依据亟待完善和对接,因此,需要把“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规划,加快推进我国与俄、蒙毗邻地区跨境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建设步伐,进一步增强我国对俄、蒙毗邻区域“亲诚惠容”的影响,并按照“依次推进,先易后难,多方参与,主动让利”的原则,推进中俄、中蒙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安排和边境自贸区建设。以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和甘其毛都等口岸为基础,共同商建跨境自由贸易区或者跨境经济合作区。

文风副主任从次区域合作、基础设施联通和产业升级方面提出内蒙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借力而行,一是借丝绸之路扩开放—先行开展中蒙俄次区域合作。内蒙古需要尽快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对接,借鉴北部湾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和大湄公河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圈建设经验,探索在内蒙古、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接管区建立“中北亚经济圈”,作为内蒙古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二是借丝绸之路强基础—建好三条“欧亚大陆桥”。尽快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主干道和支线网络建设的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推进三条“大陆桥”建设,打通运输“大动脉”。三是借丝绸之路调结构—开放升级“五大基地”。在“五大基地”原有功能定位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升级“五大基地”。

图门其其格教授从对外宣传方面提出了近期的重点工作,她认为,我国应做好答疑解惑工作,保持双方高层互动。如果中央能够授权内蒙古代表国家与蒙古开展相关合作事宜,即便捷高效又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目前的愿景与行动都是国家层面的,内蒙古如何实施需要有详细的方案和规划。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挖掘草原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巴?孟和教授基于文化认同的考虑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文化当先锋、经济唱主角、国家安全是底线”。目前内蒙古对蒙古开放还不够,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相近,特别是宗教信仰相同,最主要的是要在文化上寻找共同点,在意识形态方面做好工作。文化工作做得好经济工作就会顺理成章,基于文化的共同点,可以考虑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建设北亚经济文化合作区,除国家安全外,能开放的都可以开放,建设自贸区。

王同文处长从加强口岸建设和改善通关条件方面建议,内蒙古要重点加强口岸建设,一是完善口岸经济产业布局,推进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依托沿边陆运口岸,建设边境经贸合作高端平台。推进重点口岸、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升级改造和新建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发展国际物流,构建集仓储、运输、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二是提升口岸发展水平,优化口岸开放布局。依托沿边陆运口岸,加强与俄蒙互联互通,深化与俄蒙互利务实合作,规划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沿边经济带。改变现有口岸功能比较单一的现状,大力发展口岸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加工、国际物流、保税仓储、跨境旅游、人文交往、现代服务业等综合功能,实现口岸功能完善。三是加强口岸保障能力建设,遵循“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化水平。

魏智勇教授从文化交流和智力资源合作方面提出了促进中蒙俄合作的建议,他认为,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内蒙古应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发挥专家智库作用,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开放型的学术交流与决策咨询的智库平台,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例如,可以筹建“内蒙古、蒙古、俄罗斯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开放型、国际化交流平台,组建国际化学术团队,开展中蒙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等问题的研究,汇聚三国高校和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参与中蒙俄相关课题的研究,共建智库,形成重要智力资源。

(发布时间: 2015-12-1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科研人员 | 学术成果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 通知公告 | 团队建设 | 网站地图 |

地址: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 电话:0471-4992524

版权所有:中蒙俄经济研究院   蒙ICP16002391号-1